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人物特写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屯留区余吾镇西街张晓军脱贫纪实

    信息发布者:许长河
    2018-12-17 17:48:01   转载

    不能这样活徐沛东 - 半圆的镜子

    奋斗的人生最充实

    ——屯留区余吾西街张晓军脱贫纪实

    王寒星 

    在这个阳光明媚同时也充满了凄风冷雨的世界上,有些苦难是谁也预料不到的,我们无法保证美好的明天与病痛、残疾、死亡这些可怕的东西,哪个会先到来。对于这一点,相信经历了比常人更多痛苦的张晓军体会得更深。张晓军,屯留区余吾镇西街村人,1975年生,现年44岁,上有老实木讷、年过古稀的父母,中有早嫁别村的一姊一妹,下有患先天性双足内翻、只能借助单拐行走的残疾长女。老旧的东间房内,暖暖的煤火炉边,谈话说笑却略带忧伤,憨厚朴实又不乏精明,这就是在二十岁结婚生下残疾长女后背负起沉重心理负担、又在十年前的而立之龄时接连遭受了次女病故、妻子离世等重大人生变故的张晓军。

    01

    家庭:连续变故

    张晓军是土生土长的古镇余吾人,岸上、沟里、西圪落、奶奶庙,余吾的山山水水、沟沟岔岔多年来滋养了性格朴实的他。家境本就清贫的张晓军十一二岁时就经常帮着小爹(二叔)杀猪,十六七岁尚未完全成年便开始独立杀猪卖肉,承担起了全家的基本生活。他小爹是当年余吾街上最出名的肉贩子,“杀猪小孩”的名号曾经盛极一时,人也极其精明,富有商业头脑。张晓军也正是遗传并继承了家族里的优秀基因,一袭齐胸高的大围裙、一把闪青光的杀猪刀,很早就开始为了生计在这块古老土地上努力打拼。二十岁婚后的第二年腊月,身体情况一向不太好的妻子生下了长女张凯慧。小生命的降临,在给这个平凡的农家小院带来喜庆欢乐的同时,又使得张家老少都陷入了深深的顾虑和不安之中:襁褓中的小凯慧尽管看上去“精眉活络眼”,但两只小脚丫十个趾头却内翻相对,明显和别人不同,是典型的“足内翻”,此种情况会遗留下较严重的腿脚残疾,对闺女将来的行走和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,耿直豪爽的张晓军一度陷入了苦恼中。

    两年以后,肢体毫无缺陷、且长相出落得越发十分标致的次女的呱呱坠地,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晓军夫妇和家中长辈心头的负担。但这样的生活仅仅维持了不到十年。2007年春夏之交,可爱的次女像一朵尚未绽开的嫩花苞,被“急性双肾衰竭”这个可恶的病魔在人生的起步线上无情地夺走了刚十虚岁的生命。那段时间的张晓军其实正处于自己事业很红的好时期,因为他卖的肉色鲜、质美、味道正,年纪轻轻便成为当年给附近单位、部门和企业、菜店等长期送猪肉的“老供应商”,当时余吾煤业、煤基合成油等大型企业正在初建,外地人也都很喜欢吃肉,加之他思维敏捷、态度良好、童叟无欺,所以在当地有着极佳的口碑。按照他的说法,当时送肉,“西边能送到安泽,北边能送到襄垣”。但是老二闺女突如其来的重大疾病,像一张可怕的无边黑幕,瞬间笼罩在这个小家庭上。那一年为了给她治病,年轻的父亲张晓军和妻子想尽了各种办法、借遍了所有亲戚,最终都未能拽住闺女越发冰凉、彻底僵硬的小手。

    福不双至、祸不单行,苦难经常是成双结对来的。第二年腊月二十八,就在邻居家都已经打扫了庭院、贴好了春联正准备喜庆过年时,34岁的妻子又因为腹腔内癌症严重转移、再也无法救治而最终撒手人寰。那一刻,早前便因长女残疾、次女病故而憔悴苍老了不少的张晓军,甚至连哭两声的力气都没有了。这真像《窦娥冤》里说的,“地也,你不分好歹何为地?天也,你错勘贤愚枉做天!”专拣一家老实可怜人来欺负,老天爷你也确实有意思。西街人甚至全余吾人一想起张晓军家的遭遇,都禁不住喉头哽咽、泪花涌动。死了的就这样一个接一个死了,活着的还得咬牙活着,生活和现实面前,作为家中顶梁柱的张晓军甚至还不得不装出一副笑容,只能把对妻女的无限疼惜、深深不舍拌着无尽的苦泪独自咽下肚里。而母亲病逝时,长女张凯慧已经十三岁,包括一年前妹妹的离世,腿脚有毛病但头脑聪慧、性格灵动的她,这些都能清楚地记得。命运和造化,有时候真的难以抗拒。

    02

    生活:迎难而上

    妻离子散的悲剧发生在别人身上,可能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故事,过了那几天就淡了;发生在自己及家人身上,则是有钻心之痛的可怕梦魇和灭顶之灾,这种经历和记忆一辈子挥之不去。长女残疾、次女病故、妻子离世,但是经受了“苦难三部曲”如此巨大的人生变故的张晓军父女俩和年迈的爹娘,都没有被严酷的生活所压垮。妻女治病期间前后花掉四五十万,别说是十年前,即使放在如今的物价水平上,这也是个很大的数字。为了还饥荒、偿人情,后来的张晓军也短暂外出打过工、也搞过其他项目,但是家庭的特殊性不允许他走得太远。他便从自己最熟悉的环节入手,开始在农忙之余盖窝棚、购食槽、买猪娃,在父母的辅助下搞起了生猪养殖。他依托屯留四中、余吾寄小等几个学校的剩菜剩饭,又大量置备了粗粮糠麸等材料,父母在夏秋季节还经常到西边的沟坡、圪梁上挖野菜,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地干了起来。张晓军养的猪很少喂饲料,都是吃剩饭、糠麸和野菜养大的,所以长势虽不太快,但肉味明显很好,很“原生态”。

    小小年纪却很懂事的张凯慧开始学着编织十字绣、粘贴钻石画,后来又学会了程序复杂、劳神费力的手工串珠,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精细手法在苦难深重的现实中,向坎坷多舛的命运发出一个残疾女孩不屈的挑战,也借以卖出手工艺品,帮助父亲和爷爷奶奶补贴一些家用。钉在东间屋里墙上的一副装裱好的“家和万事兴”十字绣,色泽鲜明、做工精细,能看出她精巧的心思和不凡的身手。而写字台上摆着的一个一尺多高的串珠工艺品,是那种周围坠着流苏的传统“宫灯”造型,数百上千颗红白二色晶光闪亮的珠子被一根细线穿在一起,桌子上一摆,确实很有大方别致的神韵气势。这可能就是人们说的,佛祖和上帝在给她关了一扇门的同时,却又开了一扇别人不具备的窗。

    余吾是个大镇,因为人口数量多,所以人均口粮地都没多少。尤其这些年,光种玉茭的几亩薄田收入都很低,遇上年成不好,甚至会“入不敷出”。即使是这样,张晓军逢年过节时也从来没主动去镇政府要过救济和优抚,尽管离得很近,而且互相都也认识。就像他说的,“我确实很困难,但米面油能让其他老年人领上,我也尽量不要,毕竟我还年轻,能多出二斤力气,也尽量不去麻烦政府。”自强自立、不依不靠、艰苦奋斗一贯就是他长期秉承的人生信条,对于接连遭受重大家庭变故的他来讲,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、令人感动。

    03

    脱贫:春风徐来

    2016年冬天,在中央的安排部署下,全国上下大力开展了“精准扶贫”活动。屯留交通运输执法分局在余吾、西街等镇村两级的辅助下,与因残致贫、因病返贫的张晓军家庭建立了和谐而牢固的结对帮扶关系。他们在作为“娘家人”的镇村两级的协助下,出具证明并积极申请协调,为腿脚不方便、行动有困难的张凯慧办理了“肢体二级”残疾证,并申请成功了按季节领取的低保生活费,去年又办理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。也许有人觉得,政府发放的这些资金确实不算太多,但对于一个农村残疾家庭来讲,已经算是较为重要的一项生活来源,而且这些钱不管幅度大小,一般每年都会涨。改革开放四十年,这也是国家越来越重视民生、重视残疾人等低收入家庭和人群的一个显著特征。

    无论冬夏寒暑,在自身业务经办人员都不太充足的情况下,执法分局却尽量抽调职工组成扶贫工作队,时常开车来到西街张晓军家进行访寒问暖,并为其一家带来御寒用品和米、面、油等生活物资。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屯留交通运输执法分局工作队深知这个道理,他们经过仔细排查与认真核算,在充分了解并研判其家庭成员和产业特点的基础上,合理制定了脱贫计划。两年多来,除政府例行发放的种粮补贴、农资补贴、冬季采暖煤等基本项目外,又为张晓军、张凯慧父女代缴居民养老、基本医疗、大病医疗等三项社会保险。他们协调西街村将其三亩土地纳入余吾镇聚鑫农业合作社,每年向其发放七八百元的分红资金。土地流转之外,他们积极联系区扶贫办又向其每年发放一千元的养殖补贴,帮助张晓军在养猪这项主要产业上抵御风险、做大做强。在执法分局的协调和镇政府的牵头下,余吾农商行在去年向张晓军家庭无利息贷款两万元的基础上,今年又将总贷款额追加至五万元。签订合作协议后,这五万元在长治某药厂的使用运作下,每年他也都会有两千元的分红收入。交运执法分局的同志们多次主动来为张晓军家整理户容户貌,外边的菜地、里边的院子,甚至每个能看见的犄角旮旯,都能经常保持一种难得的整洁和干净。去年年底,他们又在全区率先采取了“以购代捐”的灵活帮扶方式,两千四五百元购买了他家的一头大膘猪,和张凯慧编织的一副大十字绣、几个手工艺串珠摆件。这一开创性的办法后来起了连锁反应,而从今年后半年开始,“以购代捐”才在屯留大地上正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帮扶方式。

    除了在大院西侧自己养猪外,土地流转、合作社分红、养殖补贴、贷款分红、以购代捐、粮农补助、代缴保险、低保生活费、残疾人两项补贴、访寒问暖……屯留交通运输执法分局和余吾镇、西街村“三级联动”的形式多样、措施得力的各种帮扶方式,近几年来真的扎扎实实地帮了张晓军家不少忙,在实现了“扶贫”目标的同时,又体现了“精准”发力、“精准”施策。凡此种种,憨厚耿直的张晓军也许嘴上没说,但善于“记人好处”的他心里清楚得很。“上头确实是帮了忙。这是国家有政策,这是执法分局和公社、大队来帮忙,就算假如没政策、不帮忙,咱自己也不能垮、不能泄气,太阳每天都是新的,凡事往前看,信心很重要。咱不是那种‘有柴一烘、有米一顿’的人,细水长流精打细算好好努力重在积累,生活总会一天比一天强。”人总是在困难的时候才更能体会世道无常、人情冷暖,而交运执法分局和镇村两级对他家庭的“精准”施策、结对帮扶,就像一股徐徐而来的和煦春风,吹散了笼罩在他心头多年的冰霜严寒,让他和女儿张凯慧都树立起了更好的信心,眼前的生活前景也更加开阔。

    “国家政策是真的好。明年开了春,想办法把猪圈再弄大些,多养些猪。紧紧裤带咬咬牙,如果压力不是很大,还想尽量翻修一下老房子,毕竟快四十年了。”谈及将来打算和未来规划,煤炉边的冬日阳光下,张晓军稍显沧桑的脸上,拂过一阵暖暖的春意。

    2018-12-13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