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网通总站 西南街村 169389.nync.com 欢迎您!
2014年以来,盐城市农委立足“为民、便民、悦民”宗旨,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,从“转作风、提效能、塑形象”入手,勇于探索,大胆创新,全面推行首席专家指点、农技人员挂(蹲)点、业务团队建点的农技推广“三点”工作法,大力倡导把办公地点搬到田间地头,把科技成果装进农民钱袋,全体农技人员深入基层、沉入一线、融入农民,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及时、便捷、高效的科技服务,为破解农技推广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,探寻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。
首席专家指点。在系统内按学科设立首席专家,负责谋划产业发展、行业人才培养、技术攻关和课题研究。首席专家利用“12316”服务热线、农信通、平安农机通、农业信息网等平台,科研项目和“三新”技术展示基地等载体,深入基层与农民、农技人员“面对面”等方式,开展技术推广工作。2014—2016年,全市遴选13名首席专家和88名骨干专家开展指点,牵头完成生产技术意见125个,开展前瞻性、全局性的课题、难题研究72项,有38人参与并获得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、二等奖,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58个,撰写并发表专业科技论文235篇,牵头制作技术课件102个,开展专项技术培训120多场次3.5万人,组织农业生产事故技术鉴定142起。
农技人员挂(蹲)点。组织系统内每一位有技术职称的农技人员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、推广、服务的主战场,每人挂钩服务一个专业大户、家庭农场、专业合作组织、农业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,开展技术推广指导、政策信息发布宣传,协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,切实当好农业转型升级发动员、农业技术推广员、农产品流通推销员、农业政策宣传员、农业信息服务员、质量安全监管员、农民权益维护员、“三农”情况调查员。全系统常年组织2350多名农技人员挂点指导5400多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,开展针对性的到点指导,市农委安排40岁以下青年农技人员到基层开展为期3年的驻点锻炼。
业务团队建点。市、县、镇三级农技推广单位根据职能特点,充分发挥团队作用,通过单位自建、市县镇(区)联建、多专业合建等方式,建成一批行业特色鲜明、先进技术集成、可复制能推广、经济效益显著、在省内领先市内一流、能够代表行业先进水平、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示范基地(点)。2014—2016年,全市组建42个农业专业团队建成145个示范点,试验示范和展示推广农业主导品种120多个,主推技术31项、主推机具40多种,示范带动了现代农业发展。
作为农技推广服务的一项改革创新,农技推广“三点”工作法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。
一是改进了机关作风。通过行政推动、典型引路、考核激励,把农技人员引向生产一线,改变了以往怕进村、怕入户、怕下田、习惯“趴桌头”“蹲机关”的现象,机关作风焕然一新。
二是畅通了农技推广“最后一公里”。“三点”工作法将农技人员编成一张服务大网,延伸到千家万户,形成全员、全程、全覆盖的高效能农技服务新模式,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消除了农技推广“肠梗阻”,打通了进户入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三是破解了一批农业科技难题。市粮油站《粳稻—小麦周年协调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创建与推广》、市畜牧兽医站《江苏蛋鸡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》分获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;市蔬菜研究所、市耕保站等单位《沿海蔬菜双大棚多层覆盖高效模式与技术集成推广》《商品有机肥研发及其在高效园艺作物上的应用与技术推广》等5项成果获得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。市农环站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推广》获得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。市蔬菜研究所制订了江苏省地方标准《早佳3号西瓜大棚栽培技术规程》《“京玲”无籽西瓜大棚栽培技术规程》,市农业信息中心《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智能大棚远程监控技术》等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。
四是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。近年来,全市农业主推技术应用率、良种覆盖率达95%以上,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年均提高1.5个百分点。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总量跃居全省第一。畜牧业基本实现规模化养殖。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,列全国百亿斤产粮大市第一位。
五是提升了农业部门形象。通过推行“三点”工作法,全市“三农”发展服务有人员、展示有基地、宣传有典型,进一步拉近了农技人员与广大农民的距离,想农民所想、急农民所急,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民群众的期待,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欢迎,极大地提升了农业部门的社会形象。